經濟的先行指標——制造業PMI在2018年12月跌破50榮枯線,制造業景氣度繼續下降。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不僅面臨銷售端的低迷,而且面臨著融資困難、成本抬升的窘境,企業生存壓力較大。由于債務負擔從政府部門向居民轉移,國內居民杠桿提高,房貸嚴重抑制消費能力;
投資方面,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決心不會動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房地產投資規模難有明顯改善。2018年,盡管房地產調控趨嚴,但在行業高利潤、低庫存的背景下,投資仍然維持著較高增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1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完成11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
基建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去杠桿,嚴控地方違規舉債,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下滑。1-11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增速僅為3.7%,較2017年同期降低16.4百分點。但可喜的是,制造業投資增速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持續上升,并且顯著高于固定投資增速,且是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反彈跡象。不過,領導層多次提出補短板,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可以預期未來西部及農村地區的基建投資將是重點方向。特別是軌道交通項目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會強化。
近期發改委密集批復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鐵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同時批復了上海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和杭州軌道交通三期的調整規劃,兩地新增的投資項目金額預計將超過3500億元。加上12月初重慶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和12月中旬的濟南軌道交通一期規劃,項目總投資超過5000億元。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會對未來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形成支撐,進而拉動倉儲行業的需求,提升倉儲行業的業務量。